自主航行系统的开发公司已开始在俄罗斯汽车渡轮上测试该技术,这标志着俄罗斯造船厂海上运输从零开始发展的重要阶段。该项目有望显著提高海上客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公司负责人尼古拉·波日达耶夫在国际展览会“涅瓦-2023”上介绍了在波罗的海乌斯季-卢加和加尔宁格勒地区的巴尔季斯克港之间的航线进行的自主航行系统的试点测试。首艘配备该系统的俄罗斯渡轮是“马尔沙尔·罗科索夫斯基”号汽车-铁路渡轮,属于CNF19M项目,配备双燃料发动机——柴油和液化天然气。该项目的第二艘船——200米长的“将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号也将配备类似系统。
这些天才船只能够在两个货物甲板上运输多达80个铁路罐车和58辆汽车,使其在海上货物运输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波罗的海测试后,计划将自主航行推广到沿北海航道运营的船只,这将为整个俄罗斯海洋产业的创新创造先例。
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位于远东的最大渡轮渡口——霍尔姆斯港(萨哈林)与瓦宁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间的规模重建也在继续。自2020年以来,该方向的现代化海岸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和渡轮船队的更新正在进行中,资金来自23亿卢布的联邦项目。在霍尔姆斯港,码头重建、疏浚、通信改善和环境美化的工作已经完成。
除了技术创新外,各地区(例如雅库特)还正在开发通过电子终端进行渡轮渡口通行费支付的系统。自2018年以来,已经开始实施该系统的工作,这将简化和自动化支付过程,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项目的关键点:
- 在CNF19M项目的渡轮上测试自主航行;
- 使用双燃料发动机(柴油和液化天然气);
- 运输大宗货物——最多80个铁路罐车和58辆汽车;
- 远东渡轮渡口的规模重建,基础设施更新;
- 在各地区实施电子终端以支付渡轮通行费。
因此,海上运输领域的创新正逐步进入实际阶段,旨在提高俄罗斯乘客和货主的安全和服务质量。